当前正值冬小麦播种关键时期,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土壤湿涝、播期推迟等问题,保障冬小麦一播全苗及后续高产稳产,10 月 29 日,长治市农技推广中心正式发布《冬小麦抗湿晚播技术要点》,从品种选择、墒情把控、整地播种、播量调整、肥料施用五大维度,为农户提供科学指导。
一、选用良种,以种补晚
选用耐寒早熟小麦品种,以黎城为主的中熟麦区水肥地选用良星99、舜麦1718、济麦22等优种,旱地选用长8744、临旱6号、临旱536等优种;以上党盆地及周边县区的晚熟麦区,水肥地选用长6794、长麦3809、长4738、晋太1508、中麦175、烟农19等优种,旱地选用长麦6197、长6990、长6359、太714等优种。
二、适墒播种,以墒补晚
麦种泥窝窝,地湿无晚麦。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达70%~80%时,即耕层土壤“手抓成团,落地即散”时适墒播种,播期宁早勿晚,实现一播全苗。对土壤湿度偏大的地块,开挖深沟排水、沥水,通风除湿,等到土壤透气性转好以后再进行播种,以免烂种。
三、提高整地播种质量,以好补晚
采用少免耕轻简播种技术,提高整地播种质量。因前茬作物收获晚、土壤湿度大,无法深翻或深松地块在土壤水分适宜时,采用少耕、轻简复式机械整地播种,一次性完成旋耕整地、施肥播种。旱地麦田在前期整地的基础上,可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次完成施肥、旋耕和播种,不宜播深,要适当浅播,播种深度在2~3厘米。切记“压干不压湿”,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地块播种时不能镇压,有利于麦田散墒。
四、加大播量,以密补晚
播期原则上地不冻尽管种,但在墒情适宜的情况下,尽量提早完成麦播。适当增加播量,加大基本苗,构建合理群体。根据不同播期确定播量,做到早播少播、晚播多播。亩播量控制在20~25公斤左右。做好种子包衣拌种,坚决杜绝“白籽下地”。晚播麦田播深以3~4厘米为宜,争取早发芽、早生根、早出苗。
五、增施肥料,以肥补晚
持续降雨易导致土壤养分流失,播种时应施足底肥、增施磷肥,打好晚播小麦高产稳产基础,根据我市小麦生产区麦田肥力水平,晚播麦田在施优质有机肥1000~1500公斤/亩或精制有机肥150~200公斤/亩的基础上,一次性施足底肥,亩施优质小麦专用复合肥50公斤,尿素10~15公斤,保证底肥充足。今后田管期间还要注重增加追肥,以促为主,一促到底。
长治市农技推广中心表示,此次发布的技术要点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,针对性解决湿情下晚播难题,希望广大农户及时掌握并落实,为来年冬小麦丰收奠定坚实基础。